报告,有人在邮件里写诗
例行申明:Ben为虚构人物,是我日常工作中碰到的一类人的合集,切勿对号入座。
如不想看故事,可直接拉到文末,查看关于合格邮件的tips.
初识Ben的时候,他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不错。彬彬有礼,耐心细致地跟我介绍项目的背景,以及他需要我解答的问题。之后相当长时间,他和法务部的关系一直都挺融洽,有什么事都会抓起电话互相沟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事情起了变化。
起先只是Ben给我的电话少了,无论大事小事都是邮件。而我的一个习惯是,能快速解答的事通个电话,高效便利,还避免邮件中措辞、语气可能造成的误解。所以有些事我觉得没重要到一定要存证的,我依然主动给他打电话口头解释。
后来我听说,他有点不满意法务部“不书面回复”问题,要求团队的人务必事事发邮件,事事取得法务部书面确认。
我听到其实还蛮吃惊的——一是重大的事我从不会口头答复,即使通了电话也会补个邮件。二是以之前的合作历史看,我们几乎天天有事务往来,如果事事邮件说,怕是效率要低得不止一点半点。
此后进入双方都痛苦的漫长磨合阶段。
职场中的人应该都有个基本共识:没有特殊情况邮件不宜过长。这既是为了阅读者的方便,也是节约收发双方的时间。
但Ben不仅事事发邮件,发的邮件动辄字数过千,大约短短一段交代背景,剩下的就是火树银花的问题——密集而又发散,多的时候可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问题。
问题层叠峦嶂的邮件带来怎样的结果?
1. 处理起来耗时长、速度慢。如果别的邮件只需要三分钟能处理完,Ben的邮件至少需要十分钟才能读完,30分钟才能理解,两个小时才能回复完。毫无疑问,我当然会先把其他人简单的邮件处理完。
2. 淹没重点。其实多数人找法务部无非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这事能不能干”,或者“这事怎样干风险更低”。如果有堆成小山的问题扑面而来,收件人被拉到具体的问题中,如陷泥沼,既影响看到整幅画面,也容易遗漏重点。
3. 一封复杂的邮件只是让事情变得更复杂的一颗种子——当我不能完全理解你的问题时,是不是必然追加一些问题回来?你还得花费更多时间来解释、澄清。如此来回往复,只会浪费时间和沟通成本。
4. 关闭沟通渠道。邮件太长太棘手,收件人以后越来越怕看到你的邮件,双方的沟通渠道只会越来越窄,沟通效率越来越低。虽然我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对任何人任何事存在偏见,但是有些人就有办法让你瞬间头大是不是(你的通讯录里有没有一个人,你看到他的电话就想掐)?
5. 有些事情真的不适合在邮件里说。有人在长邮件里讲述不适合说的事情,恍惚使人有“细数作案过程”的感觉。
比如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有人在邮件里说:“招标人已经确定我们会拿到项目了,现在需要法务部提供资质清单,方便招标方据此制作招标文件”。
我眼前出现了他蹦蹦跳跳自己把头、手、脚伸进镣铐的画面。
当然,犯法的事不是不能说,是压根不应该想,更不能做。
但有些模棱两可的事,原本可以做的,却因为一封邮件,做不成了。
Ben近期把这些雷点一一点爆,用诗一般的语言,以及诗人般的情绪——这真不是夸张。
此前Ben的邮件已经感情充沛强烈,时不时地充斥着“瞎裁会使裁决日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至黑暗的一天,想必老师也不想一世英明毁于一次XX”的论断,并且建议律师对仲裁员说:“如果你裁决和稀泥,我不知道是我们国家法治建设还是你法律工作者人生中的黑暗一天。如果你瞎搞,我们也要搞你……”。
叹气,摊手(再这样下去,怕是要逐一失去我的外部律师们了。回看:每位法务都应珍藏的三位律师)
生活中,我还是非常欣赏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热血少年的。但回到真实世界,没有哪个法官或裁判员会因为这样情绪激烈的声明而改变其对案子的观点或裁决吧?也没有哪个律师需要这样的客户“指导”吧?大概也没哪个律师需(敢)用如此情绪化的词句刺激仲裁员或法官,或煽动观众吧(近期某体育仲裁的律师除外)?
对于Ben持续的热情、高涨的表达欲,我只能充当没有灵魂的移动灭火器,时不时压低声音告诉Ben什么才是real world,怎样才是realistic expectation(不得不咕哝一句,法务工作的好多时间都费在了消除内部客户的unrealisit expectation上)。
Ben同学很显然不能理解法务部这种“漠然”,时不时指控我们不关心输赢,继续用诗人的怒吼指控我们。
这不,今天我又收到了Ben的邮件,开头就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沾(还不是“簪”)”。我好歹也是枕着唐诗宋词睡过觉的人,不甘心地翻来覆去通读了邮件几遍,愣也没看出这诗句和邮件有啥关系。
倒是长长的邮件又让人头疼得厉害……本来不算事的事,我一直避免邮件中来回拉扯。这下因为一封充满细节的邮件,变得骑虎难下、进退两难。既然他不愿意跟我通电话,我只能抓起电话跟邮件中被抄送的决策者们谈谈怎样静悄悄地把这事了结。
再叹口气。
很想有人帮我跟Ben传几句(不知啥时候他已拉黑了我的微信,直接跟他说后果有点难以预测):
如果非爱写长邮件,长就长吧,谁还不能有个风格咋的。但记得要说正事,如果又长又sentimental,就有点让人看不下去了。
偶尔Sentimental就sentimental吧,谁还没个情绪咋的。但频繁在邮件里吐苦水、发牢骚、说狠话就有点不专业了。
再有,如果非要在邮件里吐苦水、怼人也没问题,只要对方是你关系亲密的人。朋友间频繁吐槽也是人之常情嘛对不对。
但如果写一封又长又充满牢骚、冷嘲热讽的邮件,群发八九人,其中还有老板三两个,而且这事干了也不止三两回——我真的就非常非常替他捉急了,发自内心的。因为:
如果我是旁观者,我至少会得出以下印象中的一种:
这人太情绪化
这人不能冷静地分离工作和个人感受
这人不专业
这人沟通有问题
我不想跟他有交集
如果Ben是我下属,我多半得时常考虑他的感受,时刻跟进项目的进展,还得时常替他处理来自其他部门的投诉。
如果Ben是我老板,我的日子多半比较艰辛——细致到纠结的老板,只会将下属挤压到快爆炸。
如果Ben是我的谈判对手或诉讼对方,我一定会想办法激怒他——也许我都不需要费劲想办法。
如果Ben是我的朋友,我一定会认真地回忆他近期有没有遭受任何情绪创伤,认真地建议他考虑开始情绪治疗。
无论如何,像Ben这样在邮件中连篇累牍地说着不着边际的话,只会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目光短浅的我是看不出丝毫益处。
糟糕的邮件有一百种糟糕的样子,但合格的、漂亮的邮件都是一样的合格,一样的漂亮。
第一要紧事,发邮件时要有基本的觉悟:邮件一旦发出就不再受你的控制,可能被转发至任何人手中。
所以任何邮件发出的时候都要想象,这封邮件可能抵达全公司人的邮箱,可能被你的老板、你的客户、你的对手、你的敌人甚至你的外部竞争对手看到。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你就明白以下的重要性:
01
简洁明了,用最少的字说清楚事情。除非必要或已加密,关键细节不随意披露。
02
字句精确,格式整齐,没有语法错误或错别字。
03
口吻冷静客观,态度温和节制,不乱在邮件里表达情绪或吵架。
04
定义准确的收件人,只发给最小范围的相关人士,不乱群发或抄送。
如果把工作比作一部电影,那么邮件就是一幅截屏,随时可能被公示、被放大、被传播。
正是因为这样,邮件既要符合当前的需求、解决眼下的问题,也要经得起众人的讨论、后人的检阅和同行的审视。
想写诗吟诗的话,可以开个公众号,上个诗词大会啥的啊。
你可能还想看:
觉得有用,记得跟朋友分享或点“在看”哦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